川普 32% 關稅台灣衝擊:會讓 iPhone 蘋果產品變貴嗎?
《愛瘋日報》報導,「台灣對美國貢獻半導體救命晶片,換來 32% 懲罰性關稅?」 這不是玩笑,而是川普政府最新關稅政策的荒謬現實。
當全球都在搶台積電的產能,美國卻對台灣課徵比日本、韓國更高的稅率,背後真相遠比你想的更矛盾——台灣明明救了美國科技業,為何反而被割韭菜?
不合理 1:台灣「救命晶片」反成被罰理由
你知道嗎?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暴增,其實是美國自己造成的。
根據財政部數據,2023 年台灣對美出口成長 23%,其中 7 成是半導體和 AI 相關產品。這些晶片是美國科技業的命脈,從 iPhone 到 ChatGPT 都靠它。但川普政府卻將「順差增加」當成懲罰理由,完全無視背後是 美國客戶瘋狂下單 的事實。
更諷刺的是,台商供應鏈回流台灣,正是川普第一任期逼出來的!當年他對中國加徵關稅,逼得蘋果、NVIDIA 轉單台灣,現在卻反過來怪台灣「賺太多」?這就像叫外送員送餐上門,卻嫌他騎車太快一樣荒謬。
不合理 2:拿 64% 關稅當藉口?台灣汽車稅率暗藏陷阱
川普聲稱台灣對美國商品課 64% 高關稅,但真相是:這數字只算「汽車」單一產業!
台灣對美國汽車進口稅率確實是 17.5% 關稅 + 25% 貨物稅,但其他商品平均稅率僅 4.2%(數據來源:WTO 2023 報告)。川普刻意放大單一產業數字,藉此對台灣全面課徵 32% 懲罰稅,等於逼全民為汽車保護政策埋單。
舉個例子:台灣人買美國車貴 30%,但現在連買 iPhone、吃美國小麥都要多付 32% 稅金,根本是「一罪兩罰」。
不合理 3:防堵洗產地?台灣早被財政部「三道鎖」封死
美國指控台灣放任中國貨「洗產地」轉運,但財政部早在 2020 年就設下:
- 事前預防:要求進口商簽切結書
- 事中嚴查:X 光機掃描每批貨櫃
- 事後嚴罰:違規者最高罰 300 萬
結果呢?2023 年查獲違規轉運僅 12 件,比越南(186 件)、泰國(74 件)低得多,但台灣稅率卻比這些國家「優待」?美國的科學依據根本是「看心情打分數」。
台灣的活路:別再當「乖學生」
面對川普的關稅大刀,台灣政府還在用「乖學生思維」應對:
- 錯誤策略:狂買美國天然氣、農產品討好
- 覺醒關鍵:川普要的是「拆掉貿易壁壘」,不是送禮
與其當乖乖牌,不如學韓國狠招:2018 年美國對鋼鐵課稅,韓國立刻用「進口美國車安全標準」反制,最後逼華府讓步。台灣若不敢碰美國車稅率,就永遠是待宰肥羊。
我們還要為「保護政策」犧牲多久?
台灣汽車市場被 國產車 + 高關稅 保護了 30 年,結果呢?
- 國產車市占率從 80% 跌到 45%(2023 年數據)
- 消費者被迫買更貴、更舊的車款
當政府用關稅保護特定產業,全民都在付代價。這次川普關稅只是警告:若不改革扭曲的稅制,台灣經濟只會繼續失血。
《愛瘋日報》表示,下次當你抱怨 iPhone 變貴時,記得這不只是川普的錯——台灣自己築起的高牆,正讓全世界對我們舉起關稅大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