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驚呆】海外買 500 元滑鼠?竟然還要付 750 元審查費

【驚呆】海外買 500 元滑鼠?竟然還要付 750 元審查費
嘿朋友,《愛瘋日報》跟你聊個有趣的事。最近台灣政府要對國外買的藍牙耳機、滑鼠、遊戲手把這些小東西加收 750 元審查費,連帶 5 支 AirPods 回國都要繳,你覺得合理嗎?我從經濟學角度幫你拆解看看。


先看成本邏輯

NCC 說因為審查案件暴增(去年 2.5 萬件→今年 4 萬件),需要人力檢查規格、維護系統,所以要收錢補貼成本。這就像咖啡廳生意變好,老闆卻對每個外帶客人收「紙杯處理費」一樣。

問題在於:為什麼是消費者買單而不是政府提升效率?如果公部門每遇到業務量增加就收費,那民眾繳的稅金去哪了?這其實是把「行政效率不足」的成本直接轉嫁給民眾。

【驚呆】海外買 500 元滑鼠?竟然還要付 750 元審查費

再算市場影響

這筆 750 元對高單價商品影響不大,但如果是 500 元的藍牙滑鼠,等於直接加價 150%!經濟學中的「價格彈性」在這裡會顯現:低價商品需求可能被消滅,民眾要嘛改買國內更貴的同類產品(減少選擇),要嘛冒險走灰色管道(反而增加違規風險)。

更矛盾的是,NCC 想維護通訊品質,但高收費可能逼使民眾放棄申報,讓更多未審查設備流入市場,效果適得其反。


還有隱藏的外部成本

你以為這只是 750 元的問題?當進口成本變高,國內廠商可能趁機漲價,形成「變相保護主義」。例如台灣藍牙耳機均價可能從 800 元漲到 1,200 元,因為海外競爭被行政費削弱了。

這就像對進口車課重稅來保護國產車,最後全體消費者被迫買更貴的產品,整體社會福利反而下降。


最後想想公平性

這項收費完全「齊頭式平等」:買 1 支或 100 支都收 750 元,等於懲罰小額消費者。如果真要收費,更合理的方式是按件計費或設定級距,例如 5 件內收 100 元、超過再累加。

但現在連出國自用帶回 5 支耳機都要繳,根本是變相懲罰「跨境消費」這件再正常不過的事。


台灣反思時間

我們願意為公共管理付費,但關鍵在「費用是否反映真實價值」。如果 NCC 的審查真能阻止有害電波設備,就像機場安檢費保障飛航安全,那 750 元或許合理。

但現實是:多數藍牙設備規格早已國際標準化,審查成本真有這麼高?還是政府把民眾當成消化預算的提款機?下次當你收到海外包裹被課這筆錢時,不妨想想:這 750 元究竟買到的是電波秩序,還是行政效率低下的遮羞布?

iPhone 熱門新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