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 5G 和 4G 網速滿意度一樣時!還值得升級 5G 嗎?

《愛瘋日報》報導,嗨朋友!最近在猶豫要不要升級 5G 嗎?剛好看到 NCC 一份最新《113 年通訊傳播市場報告》報告,我們用「省錢腦」和「爽度腦」來分析一下吧!


▍首先看「邊際效用」陷阱

報告說無論 4G 或 5G 用戶,滿意度都下滑到同分 7.34。這其實很反直覺——5G 明明技術更強,為什麼爽度沒拉開差距?就像買霜淇淋,第一口最滿足,但吃到第三球時幸福感反而下降。

現在 5G 就像第三球霜淇淋,多花的錢換來的「速度感」可能沒你想像中值。


▍機會成本藏在細節裡

假設 5G 月租比 4G 貴 300 元,一年就多 3,600 元。這些錢夠你:
  • 買 6 款手遊課金包
  • 吃 12 次平價小火鍋
  • 存起來投資 ETF 賺複利
這才是經濟學說的「隱形代價」,就像你為了追新手機,犧牲了其他生活小確幸。

▍需求彈性決定 CP 值

如果你每天要用手機直播賣貨/雲端辦公,5G 多出的速度可能帶來實質收入,這叫「需求無彈性」——再貴都得買。但多數人只是滑 IG、傳 LINE,4G 已夠用,這時候硬上 5G 就像穿西裝去夜市,帥氣但沒必要。


▍沉沒成本迷思要小心

電信業者最愛推「綁約送手機」,這其實是心理戰術。

經濟學告訴我們:過去花的錢是沉沒成本,決策要看「未來效益」。與其被優惠綁架 36 個月,不如算清楚:這支手機是否真能陪你用滿3年?資費折扣是否抵得過通膨?

▍5G的真實使用場景

實際測試過,在台北信義區 5G 下載 1GB 影片約 40 秒,4G 要 2 分鐘。聽起來差很多對吧?但現實是:多數人會等 Wi-Fi 自動更新,真正需要爭分奪秒的情況,可能三個月遇不到一次。

就像買跑車卻天天塞在市民大道,性能根本用不上。


你買的是需求,還是焦慮?

《愛瘋日報》表示,當 4G 和 5G 滿意度打平時,或許該問自己:多付的錢究竟買到什麼?是更快的網速?還是「跟上科技」的安心感?

下次看到 5G 廣告時,記得經濟學家的提醒——「邊際效益遞減時,理性人會停止投入」。你的荷包和幸福感,值得更聰明的選擇,不是嗎?😉

iPhone 熱門新聞: